十七、辕固生
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,齐人也。以治诗,孝景时为博士。与黄生争论景帝前。黄生曰:“汤武非受命,乃弒也。”辕固生曰:“不然。夫桀纣虐乱,天下之心皆归汤武,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,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,汤武不得已而立,非受命为何?”黄生曰:“冠虽敝,必加于首;履虽新,必关于足。何者?上下之分也。今桀纣虽失道,然君上也;汤武虽圣,臣下也。夫主有失行,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,反因过而诛之,代立践南面,非弒而何也?”辕固生曰:“必若所云,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,非邪?”于是景帝曰:“食肉不食马肝,不为不知味;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,不为愚。”遂罢。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。
窦太后好《老子》书,召辕回生问《老子》书。固曰:“此是家人言耳。”太后怒曰:“安得司空城旦[注]书乎?”乃使固入圈刺豕。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,乃假固利兵,下圈刺豕,正中其心,一刺,豕应手而倒。太后默然,无以复罪,罢之。居顷之,景帝以固为廉直,拜为清河王太傅。久之,病免。今上初即位,复以贤良征固。诸谀儒多疾毁固,曰“固老”,罢归之。时固已九十余矣。固之征也,薛人公孙弘亦征,侧目而视固。固曰:“公孙子,务正学以言,无曲学以阿世!”自是之后,齐言《诗》皆本辕固生也。诸齐人以《诗》显贵,皆固之弟子也。(选自《史记.橘林列传》)
[注]司,管理四徒的官县,秦、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。
1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:辅佐。
B.代立践南面 践:登上(王位)。
C.乃假固科兵,下圈刺秦 假:给予。
D.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:(被)征召。
2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
B.何者?上下之分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,何以异
C.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
D.诸齐人以《诗》显贵,皆固之弟子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
3.以下六句话,分别编为四组,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( )
①与黄生争论景帝
②汤、武不得已而立,非受命为何
③必若所云,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,非邪
④此是家人言耳
⑤诸谏儒多疾毁固
⑥公孙子,务正学以言,无曲学以阿世
A.①②③ B.①⑤⑥ C.②③⑤ D.③④⑥
4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、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,认为商汤、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。
B.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,就以吃肉不吃马肝,不算不知肉的美味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、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笨。
C.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,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。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,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。
D.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,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《诗经》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。
十八、贺仁杰传
贺仁杰,字宽甫,京兆人。父贲,有材略,善攻战,数从军有功。尝治室于毁垣中,得白金七千五百两,谓其妻郑曰:“语云:匹夫无故获千金,必有非常之祸。”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,驻军六盘山,乃持五千两往献之。世祖曰:“天以赐汝,焉用献!”对曰:“殿下新封秦,金出秦地,此天以授殿下,臣不敢私,愿以助军。”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,即召入宿卫。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,下贲狱。世祖闻之,大怒,执帅将杀之,以勋旧而止。仁杰从世祖,南征云南,北征乃颜,皆助劳绩。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,同志协力,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,多所裨益,而言不外泄,帝深爱之。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,出白金,谓之曰:“此汝父六盘所献者,闻汝母来,可持以归养。”辞不许,乃归白母,尽散之宗族。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;有司买物,多非其土产;山后盐禁,久为民害,皆奏罢之。民为之立祠。上都留守阙,宰相拟廷臣以十数,皆不纳,帝顾仁杰曰:“无以易卿者。”特授正议大夫、上都留守。尚书省立,桑哥用事,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。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,仁杰曰:“臣汉人,不能禁吏戢奸,致钱谷多耗伤,臣之罪。”忽剌忽耳曰:“臣为长,印在臣手,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,臣之罪。”帝曰:“以爵让人者有之,未有争引咎归己者。”置勿问。仁杰在官五十余年,为留守者居半,车驾春秋行幸,出入供亿[注],未尝致上怒。其妻刘没,帝欲为娶贵族,因辞,乃娶民间女,已而丧明,夫妻相敬如初,未尝置媵妾。大德九年,年七十二,请老,归第。后成祖崩,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,诏赴阙,行至樊桥而卒。
(节选自《元史.贺仁杰传》)
1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:修筑
B.臣不敢私,愿以助军 私:独占
C.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:情况
D.为留守者居半 居:超过
2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闻汝母来,可持以归养 B.辞不许,乃归白母
呼中丞之名而詈之,谈笑以死 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
C.有司买物,多非其土产 D.帝欲为娶贵族
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
3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,就以“助军”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。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。
B.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,颇得世祖喜欢;他敢于为民请命,深受百姓爱戴。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,但他最终未接受。
C.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,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,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,皇帝为之感慨,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。
D.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、双目失明的妻子,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。仁宗即位后,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,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。
十九、王定国①诗集叙——苏轼
太史公论《诗》,以为“《国风》好色而不淫,《小雅》怨诽而不乱。”以余观之,是特识变风、变雅耳,乌睹《诗》之正乎?昔先王之泽衰,然后变风发乎情,虽衰而未竭,是以犹止于礼义,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。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,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!古今诗人众矣,而杜子美为首,岂非以其流落饥寒,终身不用,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。
今定国以余故得罪,贬海上三年,一子死贬所,一子死于家,定国亦病几死。余意其怨我甚,不敢以书相闻。而定国归至江西,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,皆清平丰融,蔼然有治世之音,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。幽忧愤叹之作,盖亦有之矣,特恐死岭外,而天子之恩不及报,以忝其父祖耳。孔子曰:“不怨天,不尤人。”定国且不我怨,而肯怨天乎!余然后废卷而叹,自恨期人之浅也。
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,留十日,往返作诗几百余篇,余苦其多,畏其敏,而服其工也。一日,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,登桓山,吹笛饮酒,乘月而归。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,曰:“李太白死,世无此乐三百年矣。”
今余老,不复作诗,又以病止酒,闭门不出。门外数步即大江,经月不至江上,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。而定国诗益工,饮酒不衰,所至穷山水之胜,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。今而后,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,不独其诗也。
「注]①王定国:北宋文人,名巩,工诗。受苏轼“鸟台诗案”的株连,被贬岭南。②眊眊:昏乱,糊涂。
1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以忝其父祖耳 忝:羞辱,有愧于。
B.自饭期人之浅也 期:看待。
C.畏其敏 畏:担忧。
D.饮酒不衰 衰:减退。
2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然后变风发乎情 B.定国且不我怨
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臣死且不避
C.又以病止酒 D.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
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
3.以下几句话,分别编为四组,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( )
①虽衰而未竭,是以犹止于礼义
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,皆清平丰融,蔼然有治世之音
③特恐死岭外,而天手之恩不及报
④余苦其多,畏其敏,而服其工也
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,登桓山,吹笛饮酒,乘月而归
⑥所至翱翔徜样,穷山水之胜,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
A.①③⑤ B.①②④ C.③④⑥ D.②⑤⑥
4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《国风》《小雅》的评论,指出其局限,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《诗经》、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“发于性止于忠孝”的传统。
B.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,称赞他的“清平丰融”之作,认为有“治世之音”;对他的“幽忧愤叹之作”则略有微词,“废卷而叹”。
C.本文善用对比,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。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,“我”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。
D.本文先议后叙,叙事中夹有描写,议论时饱含情感,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、说理枯燥之弊;辞简义丰,文气流转,文情酣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