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
(29大题100小题)
一、信陵君从谏
赵孝成王德①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,乃与平原君计,以五城封公子。公子闻之,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。客有说于公子曰:“物有不可忘,或有不可不忘。夫人有德于公子,公子不可忘也;公子有德于人,愿公子忘之也。且矫魏王令,夺晋鄙兵以救赵,于赵则有功矣,于魏则未为忠臣也。公子乃自骄而功之,窃为公子不取也。”
于是公子立自责,似若无所容者。赵王埽除②自迎,执主人之礼,引公子就西阶。公子侧行辞让,从东阶上。自言罪过,以负于魏,无功于赵。赵王侍酒至暮,口不忍献五城,以公子退让也。 (选自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)
注释:①德:名词作动词,认为…是好处,这里解释为:感激;②埽除:洒扫庭院。
1.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 )
A. 公子闻之,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。 (意:心里,内心)
B. 且矫魏王令,夺晋鄙兵以救赵。 (矫:假传命令)
C. 自言罪过,以负于魏,无功于赵。 (负:败给)
D. 执主人之礼,引公子就西阶。 (就:到,来到)
2.下列加点的“乃”字与“乃与平原君计”中“乃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
A.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。 B. 吴广以为然,乃行卜。
C. 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 D.由是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。
3.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 )
A.文中的公子指信陵君,他夺取了晋鄙的军权赶走了秦兵而救了赵国,赵孝成王准备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他。
B. 信陵君先自以为有功后感到惭愧,是因为门客的分析让他觉得背魏而救赵不是有功的事,因此不应该自满。
C.赵孝成王说不出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信陵君的话,是因为他后来舍不得这五座城池。
D.从文中信陵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、知错能改、不计回报的人。
二、出师表
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
1、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错误的一项是( )
A.此先汉所以兴隆也(的原因 )
B.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(非常恨)
C.先帝不以臣卑鄙(地位低下,见识浅陋)
D.遂许先帝以驱驰(这里指奔走效劳)
2、下列对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 )
A.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:只希望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,有朝一日在诸侯中做官扬名。
B.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:在军事失败时接受重任,在患难危机关头奉行使命。
C.从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为人谦虚,虑事谨慎,忠于国家的人。
D.为“报先帝忠陛下”诸葛亮出师北征,文中写了两个典故:三顾茅庐、白帝城托孤。
三、唐雎不辱使命
秦王怫然怒,谓唐雎曰:“公尝闻天子之怒乎?” 唐雎对曰:“臣未尝闻也。”秦王曰:“天子之怒,浮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唐雎曰:“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”秦王曰: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耳。”唐雎曰:“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苍鹰击于殿上。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若士必怒,浮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”挺剑而起。
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“先生坐,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,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”
1.下列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( )
A.此庸夫之怒也 B. 天下缟素
夫战,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
C. 秦王色挠 D. 亦免冠徒跣
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:“敬受命。”
2.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“伏尸百万”的可怕场景,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。
B.唐雎用专诸、聂政、要离这些平民因怒行刺的故事,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。
C.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,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。
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,“长跪而谢”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。
3.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( )
A.以头抢地耳:把头往地上撞罢了
B.长跪而谢之:长跪地上感谢他
C.徒以有先生也:只因为有先生你啊
D.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:大王曾听说平民百姓发怒吗
四、杜畿传
杜畿字伯侯,京兆杜陵人也。少孤,继母苦之,以孝闻。举孝廉,除汉中府丞。荀彧进之太祖,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。追拜畿为河东太守。
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,河东最先定。畿治之,崇宽惠,与民无为。民尝辞讼,有相告者,畿亲见为陈大义,遣令归谛思之,若意有所不尽,更来诣府。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:“有君如此,奈何不从其教?”自是少有辞讼。班下属县,举孝子、贞妇、顺孙,复其徭役,随时慰勉之。渐课民畜牸牛、草马,下逮鸡豚犬豕,皆有章程。百姓勤农,家家丰实。畿乃曰:“民富矣,不可不教也。”于是冬月修戎讲武,又开学官,亲自执经教授,郡中化之。
1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( )
A.少孤,继母苦之 苦:辛苦
B.荀彧进之太祖 进:推荐,举荐。
C.若意有所不尽,更来诣府 诣:到
D.亲自执经教授,郡中化之 化:教化
2.与文中“畿亲见为陈大义”中“为”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( )
A.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
B.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
C.行拂乱其所为
D.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。”
3.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( )
A.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,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,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。
B.在河东执政的时候,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,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,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。
C.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,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、贞妇、顺孙的徭役。
D.杜畿认为社会安定、物质富足之后,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,提高文化素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