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、留侯列传
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,必有过人之节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猝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
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。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,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;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。且其意不在书。
当韩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。其平居无罪夷灭者,不可胜数。虽有贲、育,无所复施。夫持法太急者,其锋不可犯,而其末可乘。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;当此之时,子房之不死者,其间不能容发,盖亦已危矣。
千金之子,不死于盗贼,何者?其身之可爱,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。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。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,故曰:“孺子可教也。”
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;庄王曰:“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。”遂舍之。勾践之困于会稽,而归臣妾于吴者,三年而不倦。且夫有报人之志,而不能下人者,是匹夫之刚也。夫老人者,以为子房才有余,而忧其度量之不足,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,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。何则?非有生平之素,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,而命以仆妾之役,油然而不怪者,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,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观夫高祖之所以胜,而项籍之所以败者,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。项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;高祖忍之,养其全锋而待其弊,此子房教之也。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,高祖发怒,见于词色。由此观之,犹有刚强不忍之气,非子房其谁全之?
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,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,不称其志气。呜呼!此其所以为子房欤!
1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 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 见辱:受辱。
B. 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 过:过分。
C.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:折辱,羞辱。
D.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:衰败。
2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①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
②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
B.①其平居无事夷灭者,不可胜数
②河南乐羊子之妻者,不知何氏之女也
C.①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
②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
D.①观夫高祖之所以胜,项籍之所以败者,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
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
3.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,全都作为观点“忍”的论据的一组是( )
①郑伯肉袒牵羊以迎
②归臣妾于吴者,三年而不倦
③养其全锋而待其敝
④特出荆轲,聶政之计
⑤百战百胜,而轻用其锋
⑥当淮阴破齐,而欲自王,高祖发怒,见于词色
A.①②③ B.②③④ C.③④⑤ D.④⑤⑥
4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作者认为刘邦、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“能忍”和“不能忍”之间,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“忍”。
B.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外貌的评说,这进一步点明了题旨。
C.张良能够“忍小忿而就大谋”,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。
D.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,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5.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古之所谓豪杰之士,必有过人之节,人情有所不能忍者。
译文: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,一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,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。
B.其身可爱,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。
译文:他人美很可爱,死在盗贼之手不值得。
C.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,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译文:这样,当然是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怕,而项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。
D.由此观之,犹有刚强不忍之气,非子房其谁全之?
译文:从这可看出,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,不是张良,谁能成全他?
十二、师旷论学
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“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”师旷曰:“何不炳烛乎?”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师旷曰:“盲臣安敢戏其君乎!臣闻之: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: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: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,孰与昧行乎?”平公曰:“善哉!”
1、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A、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而( 转折连词 )
B、少而好学 而(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)
C、臣闻之 之(动词,到 )
D、如日出之阳 之( 结构助词,的 )
2、下面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A、暮(夜晚,这里指年老) B、戏(戏弄) C、闻(听说) D、善(善良)
3、翻译句子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( )
A、盲臣安敢戏其君乎: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?
B、炳烛之明,孰与昧行乎: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,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。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?
C、平公曰:“善哉!”,在这里表示平公觉得师旷说的话很有道理,是个善良的人。
D、文中师旷连用的三个比喻,意在强调老而学习的重要性。
十三、沐猴而冠
居数日,项羽引兵西屠咸阳,杀秦降王子婴,烧秦宫室,火烧三日不灭,收其货宝妇女而东。人或说项王:“关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,可都以霸。”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,又心怀思欲东归,曰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?”说者曰:“人言楚人‘沐猴而冠耳’,果然。”项王闻之,烹说者。
1、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A、项羽引兵西屠咸阳,引(率领)
B、收其货宝妇女而东,收(搜刮)
C、人或说项王,说(劝说)
D、可都以霸,都(都城 )
2、下面词语的古今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A、西屠咸阳 西:古义:在西边 今义:西方
B、如衣绣夜行 衣:古义:穿着 今义:衣服
C、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东:古义:到东方 今义:东边
D、沐猴而冠耳 冠:古义:戴帽子 今义:冠军,第一名
3、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( )
A、居数日:过了几天。
B、项王闻之,烹说者:项羽听到此话,吃了说话的人。
C、从本文可看出,自傲自骄、残暴的项羽是一位性格爽朗的霸王,勇敢而果断。而他残暴的性格,马虎,不细心等缺点决定了他必然的失败。
D、文中出现两个成语:“沐猴而冠”、“衣锦夜行”。
十四、张雄飞传
张雄飞,字鹏举,琅琊临沂人。至元二年,廉希宪荐之于世祖,召见,陈当世之务,世祖大说。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,搜挟蠹弊,悉除之。帝问处士罗英,谁可大用者,对曰:“张雄飞真公辅器。”帝然之,命驿召雄飞至。
十六年,拜御史中丞,行御史台事。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,行省江淮,恐不为所容,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。未行,阿合马死,朝臣皆以罪去。拜参知政事。阿合马用事日久,卖官鬻狱,纪纲大坏,雄飞乃先自降一阶,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。忽辛有罪,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,忽辛历指宰执曰:“汝曾使我家钱物,何得问我!”雄飞曰:“我曾受汝家钱物否,曰:”惟公独否。“雄飞曰:”如是,则我当问汝矣。“忽辛遂伏辜。二十一年春,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,雄飞谏曰:”古人言:无赦之国,其刑必平。故赦者,不平之政也,圣明在上,岂宜数赦!帝嘉纳之,语雄飞日:“大猎而后见善射,集议而后知能言,汝所言者是。朕今从汝。”遂降轻刑之诏。
雄飞刚直廉慎,始终不易其节。尝坐省中,诏趣召之,见于便殿,谓雄飞日:“若卿可谓真廉者矣。闻卿贫甚,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、钞二千五百贯。”雄飞拜谢,将出,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。雄飞受赐,封识藏于家。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,诣省乞追夺赐物,裕宗在东宫闻之,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:“上所以赐张雄飞者,旌其廉也,毋为小人所诈。”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,复用阿合马之党,竞矫诏追夺之。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,
帝虑校核失当,命近臣伯颜阅之。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,雄飞曰:“上以老臣廉,故赐臣,然臣未尝敢轻用,而封识以俟者,正虞今日耳,又可自辨乎?”
二十一年,卢世荣以言利进用,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。
二十三年,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,决壅滞,黜奸贪,政化大行。卒于官。
1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十六年,拜御史中丞 拜:拜见
B.阿合马用事日久,卖官鬻狱 用事:掌权
C.忽辛遂伏辜 辜:罪
D.雄飞受赐,封识藏于家 识:作标记
2.下列各组语句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雄飞乃先自降一阶 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
B.汝曾使我家钱物,何得问我 何可胜道也哉
C.然臣未尝敢轻用 然则何时而乐耶
D.卢世荣以言利进用 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者
3.下列四组中,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、能干的一组是( )
①搜挟蠹敝,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
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,封识藏于家
⑤决壅滞,默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,朕今从汝
A.①③⑥ B.②③⑤ C.①④⑤ D.②④⑥
4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,不止确的一项是( )
A.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,世祖召见他,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,世祖很高兴,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。
B.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,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,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,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。
C.忽辛犯罪,世讥卜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,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,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。
D.塔即古阿散等人冈犯罪被杀后,皇帝考虑剑阿合马的余党检奄核实有误,命令温迪罕和丞相交童复查。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辨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