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湖北远程教育网 >> 复习资料 >> 浏览文章
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《大学语文》复习题及答案(2)

五、中国结

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。《周易注》载:“结绳为约,事大,大结其绳,事小,小结其绳。”可见,在远古的华夏土地,“结”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,“结”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。

作为一种装饰艺术,结始于唐宋时代。到了明清时期,人们开始给结命名,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。比如方胜结、如意结、双鱼结、龙凤结等等。“交丝结龙凤,错彩织云霞。一寸同心缕,千年长命花。”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,结艺已经到了“织云霞”的地步,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。

“结”,是一个表示团结、力量、和谐,充满情感的字。给人一种团圆、亲密、温馨的美感。“结”与“吉”谐音,因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: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、富、安、康……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,现在有上千个品种,其中有编号、有花形的设计有三百多种。

中国结不仅造型美、色彩美,而且具有形意象征的极大魅力:以结表情,以结寓意,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。不同的形意有不同的名称,表达着不同的美好祝福:平安结——一生如意,岁岁平安;祥云结——吉祥如意,祈保平安;吉祥结——吉人天相,祥瑞美好;如意结——万事称心,事事如意;蝴蝶结——福在眼前,福运迭至;同心结——恩爱情深,永结同心;福字结——福气满堂,福星高照……

中国结,讲究上下一致,左右对称,正反相同,首尾可接。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。一根数尺长的彩绳通过绾、结、穿、缠、绕、编、抽等多种手法,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复叠,连绵不断的编制而成,它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,又昭示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。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,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与结搭配组合,就形成了造型独特、绚丽多彩、寓意深刻、内涵丰富的吉祥装饰物品。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已发展出多个产品,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: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。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,如吉祥挂饰有:大型壁挂、室内挂件、汽车挂件等;编结服饰有:戒指、耳坠、手链、项链、腰带、古典盘扣等。

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。中华民族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,对生活的体验,对未来的希望,对爱的渴求以及对亲人的祝福等美好的情感,全部融于结饰之中。

1.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  )

A.中国结这种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,是因为它不但形美而且意美。

B. “交丝结龙凤,错彩织云霞。一寸同心缕,千年长命花。”在唐朝诗人的诗句中,结艺已经到了“织云霞”的地步,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。

C. 如意结——吉人天相,祥瑞美好;同心结——万事称心,事事如意;吉祥结——恩爱情深,永结同心。

D. “结”,是一个表示团结、力量、和谐,充满情感的字。给人一种团圆、亲密、温馨的美感。“结”与“吉”同音,意为吉祥。

2.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   )

A.中国结在唐宋时期才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,到明清时候人们开始用吉祥的语言为它命名。

B.中国结因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所以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神韵,又昭示了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。

C.中国结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结绳记事,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,备受人们的尊重。

D.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,或者跟其他吉祥图案搭配组合使中国结形成了两大系列: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。

六、李士谦

     李士谦,字子约,赵郡平棘人也。髫龀丧父,事母以孝闻。母曾呕吐,疑为中毒,因跪而尝之。伯父魏歧州刺瑒,深所嗟尚,每称曰:"此儿吾家之颜子也。"年十二,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。后丁母忧,居丧骨立。
    自以少孤,未尝饮酒食肉,口无杀害之言。至于亲宾来萃,辄陈樽俎,对之危坐,终日不倦。李氏宗党豪盛,每至春秋二社,必高会极饮,无不沉醉喧乱。尝集士谦所,盛馔盈前,而先为设黍,谓群从曰:"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,荀卿亦云食先黍稷,古人所尚,容可违乎?"少长肃然,不敢驰惰,退而相谓曰:"既见君子,方觉吾徒之不德也。"士谦闻而自责曰:"何乃为人所疏,顿至于此!"家富于财,躬处节俭,每以振施为务。州里有丧事不办者,士谦辄奔走赴之,随乏供济……其后出粟数千石,以贷乡人,值年谷不登,债家无以偿,皆来致谢。士谦曰:"吾家余粟,本图振赡,岂求利哉!"于是悉召债家,为设酒食,对之燔契,曰:"馈了矣,幸勿为念也。"各令罢去。明年大熟,债家争来偿谦,谦拒之,一无所受。他年又大饥,多有死者,士谦罄竭家资,为之糜粥,赖以全活者将万计。收理骸骨,所见无遗。至春,又出粮种,分给贫乏。赵郡农民德之,抚其子孙曰:"此乃李参军遗惠也。"或调士谦曰:"子多阴德。"士谦曰:"所谓阴德者何?犹耳鸣,已独闻之,人无知者。今吾所作,吾子皆知,何阴德之有!"
    1.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,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(    )
    A.母曾呕吐,疑为中毒,因跪而
    B. 居骨立
    C.李氏宗党……无不沉醉喧乱
    D.士谦闻而自责……
    2.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    )
    赵郡农民
    A.项伯杀人,臣之   B.潭西南而望,
    C.后人之而不鉴之   D.燕于飞幕之上
    3.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,不相同的一组是(    )
    A.
此乃李参军遗惠也;若事之不济,此乃天也,安能复为之下乎
    B.
其后出粟数千石;爱其二毛,则如股焉
    C.
既见君子,方觉吾徒之不德也;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
    D.
债了矣,幸勿为念也;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
    4.下列句式,不同的一项是(    )
    A.于是悉召债家,为设酒食,对之燔契。
    B.至于亲宾来莱,辄陈樽俎,对之危坐,终日不倦。
    C.收理骸骨,所见无遗。
    D.今吾所作,吾子皆知,何阴德之有!
    5.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,正确的一项是(    )
    A.所谓阴德者何——什么是所谓的阴德
    B.此儿吾家之颜子也——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
    C.髫龀丧父,事母以孝闻——7岁丧父,因事母孝顺出名
    D.既见君子,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——看见了君子以后,才觉得我们晚辈缺乏 德行
    6.以下句子编为四组,能表现文中所说李士谦"阴德"的一组是(    )
    
母曾呕吐……跪而尝之 亲宾来萃……终日不倦
    
家富于财……每以振施为务 出粟数千石,以贷乡人
    
悉召债家……对之燔契 收理骸骨,所见无遗
    A.
③④⑤  B.②④⑤  C.①③⑥  D.①⑤⑥
    7.
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     )
    A.有一年发生大饥荒,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,给乡民熬粥喝,赖以保全性命存活的人数以万计。
    B.事母极孝,李瑒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。
    C.李士谦造福乡里,不为留名,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让知道。
    D.李士谦家里很有钱,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。他经常赈济、施舍别人。

七、“嫦娥“撞月

200931161310秒,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“嫦娥一号”(下简称“嫦娥”)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整星成功撞月。至此,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。
   
“嫦娥”为什么要撞月呢?
   
首先是为了深入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。这不但能发现其潜在的利用价值,更能从中获得太阳系天体早期演化过程的线索。这样的线索在地球、金星、火星等有大气和火山活动的行星上已难觅踪迹。在解释月球演化的学说中,最成功的一个是“岩浆海假说”。它认为月球形成早期曾有一个深达数百千米的熔融表层,轻的物质上升,重的物质下降。此说主要依据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的380千克月球岩石土壤样本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遥感资料。
   
经过阿波罗探月的喧闹,直到20世纪90年人,探月热潮才又兴起。先后有日本“飞天”探月器的子卫星“羽衣号”、美国的“月球勘探者号”、欧洲的“sMART1、印度的“月船撞击探测器”等多台探测器受控撞月。它们多半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顾的区域,采取获取图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以前未曾得到的数据,其中就包括曾轰动一时的极地水冰的发现。
   
目前,通过撞击月球获得月面及月面以下物质的光谱已成为主流做法。今年5月美国将发射名为“LRO”的母卫星以释放它的子卫星“LCROss”来撞击月球极地,激起尘埃云;母卫星将在飞跃尘埃云时收集数据并传回地球。而“嫦娥一号”的落月点在月球东经52.36度、南纬1.50度的丰富海区域。这里距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发射的探月卫星“月球16号”及“月球20号”的着陆点不远,这两个探测器都曾把月球土壤样本带回地球。
   
“嫦娥”撞月还为将来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“月面软着陆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”进行了技术积累,即进行着陆轨道控制试验。在“软着陆阶段”要攻克着陆轨道设计与制导、导航与控制等技术。尽管此次“嫦娥”整星撞月——在绕月轨道上没有其他探测器对撞月过程进行跟踪监测,但是这样获得的轨道控制经验也是任何国家都不会与人分享的,星上的CCD相机实时传回的清晰图像,为我国航天探月研究提供了民间常宝贵的资料。
1
.下列表述,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    
A
.“嫦娥一号”成功撞月为我国探测月球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B
.月球“岩浆海演化假说”主要依据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土壤样本。
C
.月球极地水冰的重大发现依赖于图像获取和光谱分析的结合。
D
.卫星撞月以印证获得的数据是当今人类探月工程的主流做法。
2
.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,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 
A
.人类耗费巨大、艰辛备尝的探月活动,在上世纪大约沉寂了20年。
B
.上世纪前苏联发射的“月球16号”对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立有战功。
C
.撞月探测器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涉足的区域,将使所获数据更全面。
D
.“嫦娥”与前苏联“月球20号”着陆点相近,是为了论证前苏方的成果。


更多复习资料

"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《大学语文》复习题及答案"由湖北自考大专网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热点问题

手机通话 在线咨询